百亿“笋”争先

Manbex体育
新闻动态
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Manbex体育 > 新闻动态 >
百亿“笋”争先
发布日期:2024-12-21 17:28    点击次数:125

广东竹笙笙科技有限公司将废弃的老麻竹笋筒、笋壳、竹子,转变为可再生的全降解复合材料。

目前,英德西牛麻竹笋种植面积已达到85.91万亩。

今年前三季度,西牛麻竹笋综合产值累计已达91.47亿元。

西牛镇是英德麻竹笋的主产区,从事麻竹笋行业人口有5700多户2万多人。

天高云淡,秋风送爽。11月初,一辆满载着麻竹笋产品的大货车缓缓从清远英德市英红镇巨元孖宝麻竹笋公司驶出,最终将出口东南亚市场。此次出口标志着西牛麻竹笋迈出了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本地笋企实现了出口“零的突破”。“首批发车出口量为40吨,后续计划每季度发货约500吨。”该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

西牛麻竹笋被称为“剥皮黄金”,而英德是中国麻竹笋之乡,也是全国麻竹笋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地区,所产的西牛麻竹笋鲜嫩爽口,是当地颇具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

2022年,清远提出重点打造西牛麻竹笋在内的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各产业自此驶入发展“快车道”。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西牛麻竹笋综合产值累计已达91.47亿元。西牛麻竹笋产业有望在清远市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中率先突围,突破百亿产值。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邓文燕 陈咏怀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陈咏怀

策划:达海军

统筹:刘秋宜

绿里掘金

“小竹子”撬动“大产业”

进入11月,随着西牛麻竹笋砍收进入尾声,英德市西牛镇的笋农已不像此前两三个月般忙碌,早早担着竹箩进山砍笋,而是不紧不慢地将晒制的笋干扎好,送到收购点,或是给笋竹修枝,或是联系笋竹用肥,为下一年笋竹生产做准备。

11月7日,小湾村新城村小组村民曾华轮早早来到自家承包的40亩麻竹山里,开始砍老竹子,然后运输至附近的竹制品加工厂,做成竹炭及造纸原材料。

“现在基本没有竹笋可以收了,砍一些老竹子还能增加收入。”曾华轮说,今年由于雨水较多,他家的麻竹笋产量有所下降,算上地租、肥料、人工等成本,他还能挣4万多元。“今年笋价有所回落,均价1元左右,但也是回到往年的正常水平。”

西牛镇是英德麻竹笋的主产区,有麻竹笋种植面积20.8万亩,从事麻竹笋行业人口5700多户2万多人。每到收笋旺季,西牛镇都格外热闹。一辆辆卡车从各地汇入这座小镇,再一车车向全国各地转运。有的成为螺蛳粉的“灵魂配菜”酸笋;有的成为消费者手中开袋即食的零食笋;有的漂洋过海,成为日本市场畅销的笋干。

这段时间也是西牛镇各笋农和合作社最为忙碌的时候。“今年西牛麻竹笋种植面积大幅提升,高峰期每天忙碌得水都来不及喝。”英德市全兴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邓志勇说,虽然如今进入了收笋季尾声,但合作社还忙着处理今年签下的订单,将加工好的竹笋打包发货。

由于营养丰富、经济效益高,西牛麻竹笋也被当地人称为“剥皮黄金”。如今,西牛麻竹笋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黄金产业”。

种植规模是产值提升的基础。近两年,英德将麻竹笋扩种与绿美英德生态建设工作有机结合,利用荒山荒坡和“五边”“四旁”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域植竹”“见缝插竹”行动。目前,英德市种植总面积已达到85.91万亩。

为推动西牛麻竹笋产业实现规模化、现代化发展,英德计划在全市麻竹笋核心镇布局开展麻竹笋6—10个标准示范的收购点建设,从根源上防止麻竹笋产业出现脏乱差的问题。同时,加快开展绿色食品深加工专业园区招商引资工作,争取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优质项目落户英德。

此外,源源注入的金融活水,也在撬动第二产业发展。英德新出台“金竹笋”贷款,为麻竹笋产业群体授信20亿元并提供利率优惠、广东泰隆村镇银行为麻竹笋产业客群授信8亿元。英德还与多个金融机构合作,创新推出西牛麻竹笋价格指数保险,提高重点区域麻竹笋抵抗价格波动风险能力。

在一系列“拳拳到肉”的举措之下,当地不少笋农和农企直观地感受到,西牛麻竹笋产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新阶段。

石灰铺镇东岳洞村“00后”村民王先生曾在物流、餐饮等多个行业工作,去年2月,他辞去工作回乡当起了笋厂的“老板”。“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巨大的产能,我觉得西牛麻竹笋有着无穷的发展潜力。”

靶向发力

“将市场掌握在自己手中”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西牛麻竹笋几乎是以原料或粗加工的形式销往广西、四川等地,再由当地企业精深加工后卖到全国市场。”英德市麻竹产业协会会长、巨元孖宝董事长黎水清表示,“西牛麻竹笋产品附加值低,价格波动大,市场始终握在他人手中。”

英德市大粤北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钟民健也提到,英德虽然作为西牛麻竹笋的原产地,但产品离市场终端还很远,“这也是今年笋价回落的主要原因,定价权在别人手里”。

近两年,尽管西牛麻竹笋产业发展迅速,但深加工产业链较短、品牌竞争力不强、鲜笋市场波动较大等产业发展“拦路虎”仍然存在,怎么解决?“做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打响自主品牌,将市场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许多笋农、笋企的心声,也是西牛麻竹笋产业破题的关键。

2023年,英德市西牛麻竹笋“补改投”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荐名单。英德以此为抓手,重点扶持西牛麻竹笋加工项目,鼓励企业引进新设备、做深精加工,研发出麻竹笋预制菜、竹叶茶、以竹代塑等产品。

与此同时,不少企业开始探索新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多的西牛麻竹笋精加工产品被研发上市,借着电商平台的东风,各式麻竹笋预制菜等精加工产品销往全国。

2023年底,黎水清创办的英德市巨元孖宝麻竹笋有限公司建成全自动化无尘生产线,每年可深加工即食笋产品达到5000吨以上。“只有把初级农产品加工成为标准化商品,产业附加值才能提升。”黎水清将拼多多作为主要的电商发力平台,高峰期月销近30万包。

11月5日,巨元孖宝的西牛麻竹笋还实现首次出口东南亚市场。“下一步会加大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努力将麻竹笋品牌推向全球。”黎水清说。

深耕西牛麻竹笋精深加工行业的还有不少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曾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钟民健回家乡西牛镇创办英德市大粤北食品有限公司,创新“麻竹笋+”模式,研发出冷吃螺蛳粉、糯米笋、酸菜小笋等创新产品,在2023年创下超1400万包的销量,公司年产值达3000万元。

也有企业开辟了新的“赛道”,从常规的食品研发转向环保的竹制品。

走进广东竹笙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可闻到淡淡的竹清香。该企业通过回收笋农以往废弃的老麻竹笋筒、笋壳、竹子,转变为以可再生竹纤维为主的专利配方全降解复合材料,生产餐盒、刀叉勺等一次性竹粉全降解餐具,远销欧盟国家、东南亚、印尼等地。

“这个竹粉勺子,别看它个头小,里面可是大有乾坤,科技感满满。”该公司负责人王华珍介绍,公司生产的竹纤维餐盒融合了先进技术和自然材料,可以直接在微波炉中加热,也适用于冷藏。产品在自然条件下仅需128天即可完全降解,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英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英德麻竹笋产业加工水平正稳步提升,已形成以即食笋、竹粉可降解餐具为代表的加工产品矩阵,以及竹叶茶、竹精油、“笋+鱼”“笋+鸡”预制菜等新开发产品。

纲举目张

全面发展富民兴村产业

金秋丰收时节,行走在清远广袤大地上,一幅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产业兴则乡村兴。一颗颗长势喜人的麻竹笋折射出清远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路径。

近年来,清远纲举目张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坚持以工业思维、系统思维发展农业产业,着力打造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清远丝苗米、西牛麻竹笋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清远探索、清远方案。

——谋定而动,在选定5个优势特色产业之后,清远迅速启动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清远市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实施方案(2023—2025年)》《清远市实施乡村运营推进兴村富民方案(2023—2025)》,明确产业总体布局和发展蓝图,提出有针对性的十条举措,细化五大产业创百亿产业行动计划和工作任务清单,同步制定其他配套发展政策。

——真抓实干,为不断推动五大产业提档升级,清远积极推动建立五大农业产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在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中设立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专题,围绕五大百亿农业产业生产经营、品牌展示、公共平台建设等方面精准发力,强化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市级每年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并优先用于五大产业建设,设立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专项资金,组建清远市乡村振兴农业科技产业基金重点支持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发展。

——内外兼修,一方面精心设计清远鸡、英红茶、清远丝苗米、麻竹笋、连州菜心产业品牌LOGO以及IP形象,召开品牌发布会开展推介,规范公用品牌使用管理,打造“清远好风土”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另一方面,举办形式多样的品牌宣传活动,积极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推动产业链延伸,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拓展产业增值空间。

据介绍,通过采取强龙头、塑品牌、定标准、延链条、联市场等一系列有针对性举措,清远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数据显示,2023年五大百亿农业产业综合产值增幅超30%;2024年上半年,五大百亿农业产业综合产值143.85亿元,增长超27.48%。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清远麻竹笋产业驶入了发展‘快车道’,目前种植面积近百万亩,今年产量预计超150万吨,综合产值预计率先突破百亿元。”9月28日,在清远西牛麻竹笋全链技术集成及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清远市副市长苏锦丹如此表示。

接下来,清远将以西牛麻竹笋等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为突破口,围绕生产端、品牌端、消费端统筹发力,助推全市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质化、品牌化、市场化、全链化水平不断提升。

■链接

西牛麻竹笋发展大事记

清道光年间,英德已有西牛麻竹笋种植规模,至民国时期,西牛麻竹笋已成为“各区之特产”,享誉颇丰。

20世纪90年代开始,台资企业陆续在西牛镇投资建立麻竹笋加工厂,并成功开辟拓展了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其中出口的笋干产品占日本笋干市场的95%以上。

2018年,得益于螺蛳粉在互联网的火爆,作为“灵魂”酸笋的原料供应地,西牛麻竹笋价格一路飙升。

2022年,清远提出把西牛麻竹笋作为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之一进行高位推进,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其发展。

2023年,英德市西牛麻竹笋“补改投”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荐名单。

2024年,《西牛麻竹笋产业发展十条措施》正式发布,清远西牛麻竹笋产业发展联盟成立。

英德清远竹笋西牛麻麻竹笋发布于:广东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